体育学院(前身体育系),成立于20062月,201312月更名为学院。现设有两系一部,有体育教育、休闲体育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大学体育教学部;教职工56人、在校体育专业学生455人,主要承担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和全校大学体育工作。

学院现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优秀教学组织单位、3门省级精品课程;1人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人获得省级教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湖北省体育科普基地、湖北省棒垒球训练基地、湖北省轮滑训练基地、湖北省体育局深化体教融合战略合作基地等省级平台,同时,还建有湖北省田径裁判员训练基地、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休闲体育产业研究中心、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运动技能研究中心、全民健身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体育学院拥有较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目前已拥有400M标准田径场1个、网球场2个、足球场2个、篮球场22片、排球场5片、羽毛球场10片、综合体育馆1个、体操房1个、操房6个,武术房1个、游泳馆1个,校企共建游泳健身俱乐部1个,标准棒垒球场、轮滑场地各1个,实训场所总面积达52112平方米。同时,拥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各类实验室10余间(总面积855平方米)以及979平方米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仪器设备总数有800多台,可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科研活动开展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5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8人,占专任教师82%4人受聘校外高校担任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22人为双师型教师,4人获省级“师德标兵”、校级优秀教师等称号。

学院现有入库全国师德专家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与硕士学位评审专家等,10余人为国际级或国家级教练员、裁判员和培训导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高校体育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足球项目比赛监督1人,湖北省体育理论学会副理事长1人和常务理事1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协会常务理事1人,湖北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人。另,承担湖北省体育理论学会、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委员等社会职务10余人;多人获国家项目资助赴美国、英国和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访学。

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湖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人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人获得省级教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建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视频共享课及十多门校级精品课程和主干课程;获有多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及项省级“挑战杯”和“创青春”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奖,有近二十篇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建有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教学团队;编写教材/专著20多部。

科研项目: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体育总局、湖北省自科基金项目和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数十项;获国家专利5项,发表SCI2篇、CSSCICSCD等核心论文47篇;参加美国运动科学大会(ACSM)、美国体育与健康科学大会(SHAPE America)、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学术会议交流80余人次;编写教材/专著20多部。

教学设施:体育学院拥有较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目前已拥有400M标准田径场1个(人工草坪及塑胶跑道)、网球场2个、足球场2个、露天篮球场22个、排球场5个、羽毛球场10个、综合体育馆1个、游泳馆1个,校企共建游泳健身俱乐部1个。

实验条件:体育教学及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达690万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建筑面积630余平方米,包括运动解剖学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体育保健学实验室、体育心理学实验室、测量与力学实验室、体质测试中心及健身中心。2018年获批建设运动科学与健康促进平台,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技活动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就业状况:体育学院学生考取研究生、教师编制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考取武汉地区教师编制高居同类院校首位。主要分布于体育教师、体智能等岗位,部分从事休闲体育产业相关工作。

体育竞赛:体育学院共有健美操队、啦啦操队、体育舞蹈队、武术队、足球队、网球队、篮球队、田径队等竞赛队伍,近3年来各竞赛队伍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体育竞赛获得全国性、省级奖项150项次。获全国比赛一等奖15项/次,二等奖10多项/次,三等奖20多项/次,获省级比赛一等奖30多项/次,二等奖20多项/次,三等奖50多项/次。


专业介绍

休闲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各类健身俱乐部、社区会所、体育服务等部门从事健身服务指导、健身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有现代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分设室内健身运动指导、户外健身运动指导方向。

主要课程:休闲体育概论、体育旅游概论、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运动康复学、体育市场营销、体适能理论与实践、运动训练学、私人教练理论与实践、团操教练技能培训等。

专业特色:围绕“运动健康指导、健身基本技能、健身运营管理”三大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我校综合发展优势,体现“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教育理念,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适应不断变化的体育人才市场需求;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发展潜力,助力学生考研。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全面了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系统地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具备优秀品德、教育情怀及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及反思能力,并能胜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训练、竞赛工作,能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指导,以及具备开展基础教育和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和体育管理能力和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为更高一级院校输送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学校体育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社会学、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田径、体操、武术、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一专多能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健康行为和专业品德。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培养会指导、会组织、会设计、会学习的应用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