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02

英文课程名: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

学分:2

总学时:32

授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无

教学参考资源:

1、《体育概论》杨文轩,陈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2、《体育基本理论》周西宽.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6月

3、《体育原理》杨文轩,陈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4、《体育社会学》卢元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是属于学科基础课。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等基本理论,认识体育的制度、途径、方法和手段,总体上对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能进行系统、概括的认识,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体育观,同时理论指导实践,为学习体育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课程简介

《体育概论》是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体育专业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的指导性课程,也是学生学习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本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体育过程、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体育体制、体育发展趋势这些内容在构建体育人才知识体系、培养各类体育人才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引论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理解体育与人体身心发展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掌握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内容体系及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

0.1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0.2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0.3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及学习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范畴。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讨论:如何学习体育概论这门课程。

一、体育概念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概念的演变,理解体育的分类,掌握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

2.教学内容:

1.1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1.2体育的分类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的基本概念、给体育下定义的方法及体育本质。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讨论:体育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身心关系考察体育的本质?

二、体育功能

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功能的概念,理解体育功能的构成要素及特点,掌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延伸功能。

2.教学内容:

2.1体育功能概述

2.2体育的本质功能

2.3体育的延伸功能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功能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体育功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体育的本质功能和延伸功能。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讨论: 1.试述体育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2.谈谈体育的经济功能和体育政治功能。

三、体育目的

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理解我国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我国的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实现它们的基本途径。

2.教学内容:

3.1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3.2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3.3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的体育目的与目标、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的基本途径。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习题:1.我国的体育目的。

 2.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四、体育过程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过程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理解体育过程的发展阶段,掌握体育过程控制及体育过程的类型。

2.教学内容:

4.1体育过程概述

4.2体育过程控制

4.3体育过程的类型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教育过程、竞技运动过程与健身休闲过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讨论:体育过程的结构如何控制?

五、体育手段

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手段的概念和特点,理解运动动作的基本要素及特征,掌握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量效果的评定。

2.教学内容:

5.1体育手段概述

5.2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5.3体育运动项目

3.教学重点、难点:

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讨论:1.对体育运动项目起源的认识。

2.如何对体育运动技术进行评价?

六、体育科学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解现代体育科学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视角及其价值,掌握体育科学的体系结构。

2.教学内容:

6.1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6.2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6.3体育科学体系

3.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征、理解,体育科技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的作用。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讨论:为什么说体育科学具有综合科学的性质?

七、体育文化

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文化的含义和本质属性,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掌握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不同之处。

2.教学内容:

7.1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含义

7.2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7.3奥林匹克文化

7.4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3.教学重点、难点: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习题: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2.奥林匹克文化的特征。

3.如何理解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八、体育体制

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理解“举国体制”及体育体制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外的体育体制及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2.教学内容:

8.1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8.2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8.3外国体育体制

8.4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3.教学重点、难点:

中外体育体制比较,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习题:1.对“举国体制”的认识。

2.比较我国体制与英美体制有何不同之处。

九、体育发展趋势

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在人的可持续过程中的作用,理解休闲体育、老年体育、体育产业,掌握体育发展趋势。

2.教学内容:

9.1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9.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9.3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难点:

休闲体育、老年体育、体育产业,掌握体育发展趋势。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讨论: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体育发展趋势。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考核期末考合。平时考核以出勤、堂提、辩论讨论发言、课外作业为主,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

2.成绩核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执笔人签字:曹秀玲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1006

英文课程名:Sports Anatomy

学分:3

总学时:48

授课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8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该课程为其它运动科学类课程的先修课程

教学参考资源:1.李世昌.运动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Jo Ann Staugaard-Jones. The Anatomy of Exercise & Movement. Lotus publishing.2010.

3.布拉德·沃克 著;罗冬梅,刘晔 等 译.运动损伤解剖学(The Anatomy of Sports Injuries).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运动解剖学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必修课程和先导课程,为学生体育锻炼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康复学等,打下形态学知识基础。本课程教学理念为教师为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在讲授基础上采用分组讨论、集中展示、实践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及其在体育运动作用下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培养学生将解剖学知识运用于体育教育、训练、科研和社会体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简介

《运动解剖学》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和先导课程。该课程全面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有机结合,便于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发挥作用的解剖学基础;为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学等后续课程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也为体育锻炼活动提供实践指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理论素养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绪论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与发展史;熟悉运动解剖学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掌握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2.教学内容

1.1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1.2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任务.

1.3学习运动解剖学基本观点和方法.

1.4解剖学定位术语

3.教学重点、难点:

运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常用解剖学方位术语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运动解剖学学习方法;方位术语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二、运动系统

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分类与构造、骨的发生及生长、骨骼肌的物理特性、起止点、配布规律;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不同部位骨的基本形态;熟悉骨骼肌功能的解剖学分析和相关素质发展的解剖学依据;掌握主要骨性标志及其解剖学意义、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形式、骨骼肌的结构。

2.教学内容

2.1

2.2关节

2.3 骨骼肌

2.4动作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

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主要骨性标志及其解剖学意义;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形式;骨骼肌的结构、功能解剖学分析和相关素质发展的解剖学依据。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验:实验一骨的构造与附肢骨上肢骨教学实验

实验二附肢骨下肢骨与中轴骨教学实验

实验三骨连接的教学实验

实验四骨骼肌的教学实验

讨论:运动系统知识整合

三、消化系统

2.5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消化系统的位置、口腔/咽/胰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掌握胃、小肠和肝脏的位置、体表投影、形态结构和功能。

2.教学内容

3.1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2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主要脏器的位置、体表投影、形态结构和功能;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课: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与心血管系统的物质交换过程

四、呼吸系统

1.5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呼吸系统的位置、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熟悉肺部血管组成和功能、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肺小叶和气血屏障的概念。

2.教学内容

4.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2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主要脏器的位置、体表投影、形态结构和功能;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课: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与心血管系统的物质交换过程

五、泌尿系统

1.5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泌尿系统的位置、输尿管道的结构以及肾脏球旁细胞和致密斑;熟悉肾脏的血管、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掌握肾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肾单位的微细结构和滤过屏障。

2.教学内容

5.1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2体育锻炼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位置、体表投影、形态结构和功能;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课:泌尿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与心血管系统的物质交换过程

六、心血管系统

2.5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全身血管的机构特点和分布规律、心脏传导系统;熟悉肺循环路径、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以及体循环路径

2.教学内容

6.1概述

6.2心脏

6.3血管

6.4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脏位置、体表投影、形态结构和功能;肺循环与体循环、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课:心血管系统与内脏系统的物质交换过程

七、神经系统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脊髓的位置、形态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熟悉常用神经系统术语、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大脑与脊髓的内部结构、主要皮质机能区、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组成。

2.教学内容

7.1概述

7.2中枢神经系统

7.3周围神经系统

3.教学重点、难点:

常用神经系统术语;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大脑与脊髓的内部结构、主要皮质机能区;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组成。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与讨论:反应时测定与影响因素分析

八、感觉器

1.5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视器、前庭蜗器的形态与功能、光波与声波的传导路径;熟悉感受器的分类、体育锻炼对感觉器官的影响;掌握眼球和内耳的结构和功能、肌梭和腱梭的结构与功能。

2.教学内容

8.1视器(眼)

8.2位听器(耳)

8.3本体感受器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锻炼对感觉器官的影响;眼球和内耳的结构和功能;肌梭和腱梭的结构与功能。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与讨论:本体感受器的工作原理与影响因素分析

九、内分泌系统

0.5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体育锻炼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熟悉主要内分泌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2.教学内容

9.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9.2主要内分泌器官

3.教学重点、难点:

主要内分泌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体育锻炼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文献查阅:体育锻炼对不同人群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分析

十、实验分组测试与展示

2学时,课堂讲授/讨论)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小组互动与研讨技巧和方法,设计课程结业展示环节;复习各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2.教学内容

10.1解剖模型与标本辨识

10.2讨论题分析与小组展示

3.教学重点、难点:

主要解剖结构辨识;小组研讨与展示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小组互动;集体PPT展示与个人实践操作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闭卷考试、小组展示与实验考察。

2.成绩核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 +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研讨+实践考察+试卷)×60%

 

 

执笔人签字: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08

英文课程名:Sports Physiology

学分:4学分

总学时:64学时

授课学时:54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10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教学参考资源:

1、《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邓树勋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

2、《运动生理学》,王瑞元等,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6.

3、《生理学》,姚泰等,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

4、《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杨锡让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8.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制定《运动生理学》课程大纲。《运动生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对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锻炼等起指导及基础支撑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生理学、健身锻炼生理学三个板块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健身锻炼,并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1)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使学生初步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现象、规律及调节机理,掌握基础知识。(3)使学生初步掌握身体活动对机体主要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基本机理。(4)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育健身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及如何评价并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以及健身运动。

课程简介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基础学科之一,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和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原理,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运动生理学概念,研究内容和发展史。了解该学科在整个专业学习期间地位和作用。理解运动生理学与体育教学、训练、健身锻炼、竞技运动的关系。掌握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理功能活动的三种调节机制。

2.教学内容:

运动生理学概述、生命活动基本特征、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生理活动调节。

3.教学重点、难点:

与本学科的关系、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理功能活动的三种调节机制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肌肉活动

6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肌肉的物理特性与生理特性,了解细胞兴奋、兴奋性、阈强度、时值概念,神经肌肉接头结构。理解肌肉收缩原理、强直收缩形成原因。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及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掌握人类肌纤维的分型、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

2.教学内容:

1.1细胞生物电现象

1.2 肌肉收缩原理

1.3 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

1.4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肌肉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的收缩形式及肌纤维的类型。

难点:兴奋在细胞膜传播和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生理机制;兴奋-收缩耦联。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作业:1、简述肌肉收缩的三种形式,各举一例运动动作说明。2、依据肌纤维百分组成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说明它在指导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能量代谢

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ATPATP稳态、ATP生成过程、能量代谢测定方法。理解能量代谢测定原理、能量相互转换的关系。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的来源,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

2.教学内容:

2.1 人体能量的供给

2.2 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

2.3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ATP、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三个能量系统。

难点: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作业:1、简述三个能量系统,各举一例运动项目说明。2、简述能量的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功能,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结构,了解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机制。理解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原理,神经系统对运动姿势控制的原理。掌握感光细胞、视野、色盲、色弱、位觉感受器、前庭器官功能、本体感受器功能、牵张反射、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知识点。学会视野的测定方法。

2.教学内容:

3.1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一般功能

3.2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3.3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3.4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光细胞、视野、色盲、色弱、位觉感受器、前庭器官功能、本体感受器功能、牵张反射、状态反射、翻正反射。

难点:前庭器官功能、本体感受器功能、牵张反射、状态反射。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验一:视野的测量。

.内分泌调节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激素的概念、一般生理作用、作用特征,内分泌、内分泌腺、激素分类。理解主要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掌握“经典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掌握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睾酮生理作用及与运动的关联。

2.教学内容:

4.1 内分泌与激素

4.2 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

4.3 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典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睾酮生理作用及与运动的关联。

难点:激素与运动的关联。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免疫与运动

(自学)

 

.血液与运动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分及运动对其影响。理解内环境稳态和血液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掌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血液的基本功能。

2.教学内容:

6.1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6.2 血液的功能

6.3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成分、HB、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血液功能。

难点:血型、血液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作业:1、简述血液的组成成分、血液功能。2、运动对血液成分有什么影响?

 

.呼吸与运动

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肺通气原理、呼吸形式、肺容量、气体交换原理。理解呼吸运动调节原理、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和适应原理。掌握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氧合、氧离、氧解离曲线、氧储备、氧脉搏、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2.教学内容:

7.1 肺通气

7.2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7.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7.4 呼吸运动的调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呼吸形式、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氧合、氧离、氧解离曲线、氧储备、氧脉搏、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难点:胸内负压、氧解离曲线、呼吸运动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作业:1、简述气体交换过程。2、简述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分段、特点、意义?3、为什么在一定的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方式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4、呼吸运动如何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5、简述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和适应原理。

 

.血液循环与运动

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心肌生理特性、正常起搏点、心脏收缩过程兴奋性变化特点、心脏泵血过程。理解期前收缩原理、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因素、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机制。掌握心动周期、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方法(HRSVCOCICR)、影响CO的因素、ECG、动脉血压、微循环、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人体动脉血压测量、应用脉搏和血压评定运动员水平。

2.教学内容:

8.1 心脏生理

8.2 血管生理

8.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8.4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心动周期、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方法、动脉血压、微循环、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人体动脉血压测量、应用脉搏和血压评定运动员水平。

难点: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方法、应用脉搏和血压评定运动员水平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验二:安静时和运动后脉搏、血压的测定。

作业:1、简述影响CO的因素。2、简述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方法?3、影响动脉血液的因素有哪些?4、论述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消化、吸收与排泄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酸碱平衡的概念、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来源、排泄的概念和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理解缓冲作用和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调节方式。掌握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变化及调节的基本过程,运动对肾功能的影响。

2.教学内容:

9.1 消化与吸收

9.2 排泄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机体酸碱平衡调节方式;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变化及调节的基本过程。

难点: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身体素质

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0学时,实验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肌肉力量、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平衡、灵敏、柔韧、协调素质概念。理解力量、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平衡、灵敏、柔韧、协调素质生理学基础。掌握力量、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平衡、灵敏、柔韧、协调素质训练方法和检测方法。学会体质测试。

2.教学内容:

10.1 力量素质

10.2 速度素质

10.3 无氧耐力素质

10.4 有氧耐力素质

10.5平衡、灵敏、柔韧与协调素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量、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素质概念、生理学基础、训练方法。

难点: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生理学基础。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验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作业:1、简述力量、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平衡、灵敏、柔韧、协调素质概念、生理学基础、训练方法、检测方法。

十一.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实验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恢复状态概念。理解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恢复状态生理机制。掌握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恢复状态特点及运动实践中的应对措施。学会反应时测量。

2.教学内容:

11.1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11.2 进入工作状态及稳定状态

11.3 运动性疲劳

11.4 恢复过程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恢复状态概念、机制、特点及应对措施。

难点: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恢复状态机制。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验四:反应时测量。

作业:1、简述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恢复状态概念、机制、特点及应对措施。2、简述准备活动、整理活动、极点、第二次呼吸、运动性疲劳、超量恢复定义。

 

十二.运动技能的形成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阶段概念。理解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阶段的神经作用机制。掌握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阶段特征、教学注意事项。

2.教学内容:

12.1 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12.2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

12.3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概念、生理基础、特征、教学注意事项。

难点: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阶段生理基础。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十三.年龄、性别与运动

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儿童少年、女性、老年人生理特点。理解儿童少年(青春发育)、女性(生理周期、更年期)、老年人(衰老)生理机制。掌握运动对儿童少年(青春发育)、女性(生理周期、更年期)、老年人(衰老)的影响以及在体育教学、训练、健身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2.教学内容:

13.1 儿童少年与运动

13.2 女性与运动

13.3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动对儿童少年(青春发育)影响及在体育教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儿童少年(青春发育)、女性(生理周期、更年期)、老年人(衰老)生理机制。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十四.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

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实验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肥胖、体成分、身体指数等概念、肥胖主要发病机制、肥胖防治理论、运动减肥机制、体适能的概念、体适能的主要组成成分、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理解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生理机制。掌握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并能应用于实践。掌握身体脂肪测量仪测量体脂%的技术方法、评价标准。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评价方法。掌握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与实施。

2.教学内容:

14.1 身体成分概述

14.2 肥胖与体重控制

14.3 运动处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适能(有氧适能、肌适能)生理学基础,肥胖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身体脂肪测量仪测量体脂%的技术方法、评价标准,运动处方内容、制定与实施。

难点:体适能(有氧适能、肌适能)生理学基础。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验五: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十五.环境与运动

(自学)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2.成绩核算方式总评成绩=课堂成绩*80%+实验成绩*20%。课堂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70%。实验成绩=平时成绩*100%。期末考试(书面考试内容中,了解部分占20%理解部分占30%掌握部分占50%

 

 

 

执笔人签字:黄志强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83120008

2.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Sports Physiology

3.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休闲体育

6.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10学时

7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8、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二、实验教学目的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生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应用它去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系教学或运动训练。该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本实验课指导大纲的内容和教材内容基本一致,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运动生理学课程的了解和兴趣。通过加强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体育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指导的基本要求

1、实验课前,应做好本次实验课的预习工作,明确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2、实验前应检查实验材料和器具是否完好、齐全,如有损坏或不足等,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由教师进行调换或补充。

3、进行实验时,必须遵照指导教师的指导,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严肃认真地操作和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要爱护实验器材,并注意安全,防止锐利的器材或化学试剂的伤害。

5、实验课结束时,要整理好本实验器材,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并说明原因,指导教师按照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处理。

6、实验结束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1)实验题目

2)实验对象

3)实验目的

4)实验方法

5)实验结果及分析

四、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

编号

实 验 名 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耗材

1

83120008-01

实验一 视野的测定

测量左右单眼视野的范围。

2

3

验证

必做

视野图

2

83120008-02

实验二 安静和运动后脉搏和血压测量

测量安静时脉搏、血压,运动后休息时的脉搏和血压。

2

3

验证

必做

血压

秒表

3

83120008-03

实验三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测试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及各项指标的测试方法。

2

3

验证

必做

体质测试仪器

吹嘴

4

83120008-04

实验四 反应时测量

测量人体简单反应时和综合反应时。

2

3

验证

必做

反应时测试仪

5

83120008-05

实验五 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测量人体体成分,以脂肪%、BMI为指标进行评价。

2

3

验证

必做

体成分测试仪

 注:1)实验类型: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其它。

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

五、考核形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册完成情况)。

2、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占该门课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运动生理学实验》,乔德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

 

执笔人:黄志强

 

 

 

 

 

 

 

 

 

 

 

 

 

 

 

 

 

 

 

 

 

 

《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10

英文课程名:Sport Sociology

学分:2

总学时:32

授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体育概论

教学参考资源:

1.《体育社会学》,卢元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

2.《体育社会学》,何劲鹏等,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9月

3.《体育社会学》,吕树庭刘德佩主编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4.《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Sports in society:issues and controversies/Jay J. Coakley/.杰·科克利(美)著管兵 ... [等]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认识体育现象、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教学旨在给广大学生传授有关体育社会学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运动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发展,端正对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态度,了解体育社会学观点,体育问题的内、外在因素的联系及发展规律,并能熟练应用,使学生掌握体育社会学的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简介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又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和途径,是体育基础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体育社会性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及体育社会问题,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等。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掌握体育社会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理解体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2.教学内容:

1.1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1.2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

1.3体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1.4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1.5中国体育社会学最新发展

1.6社会学理论各流派对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社会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社会学理论各流派对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思考题: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学科的区别。

.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掌握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理解体育社会现象的基本命题

2.教学内容:

2.1体育社会现象的概述

2.2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2.3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与体育社会现象的基本命题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讨论:为什么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

.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中的分层,理解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掌握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教学内容:

3.1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3.2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3.3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习题:简述体育的社会分层种类?

.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

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人口结构中的体育运动,理解体育运动与经济、政治、大众传媒、科学技术的互动,掌握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体把握体育运动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2.教学内容:

4.1体育运动与经济的互动

4.2体育运动与政治的互动

4.3人口结构中的体育运动

4.4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5体育运动——科学技术的互动

4.6大众传媒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思考题: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社会文化中体育文化的相关知识,理解体育文化形态及形成的社会原因,掌握体育文化的概念。

2.教学内容:

5.1文化的一般概述

5.2文化的要素与特性

5.3体育文化概述

5.4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文化的概念、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思考题:中国体育文化的特性有哪些?

.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对体育运动的影响,理解良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掌握社会恶性运行、中性运行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2.教学内容:

6.1社会恶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

6.2社会中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

6.3社会良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

3.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恶性运行、中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环境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讨论:体育运动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社会制度下,政府对体育运动的管理采用不同的方式。掌握不同制度下体育运动的管理方式和特点,掌握体育运动的制度结构,对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种类和功能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实践,能对中国体育制度的变迁和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2.教学内容:

7.1不同社会制度的体育运动

7.2体育运动的制度结构

7.3中国体育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3.教学重点、难点:

不同制度下体育运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特点,中国体育制度的变迁和创新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堂讨论:中国体育制度改革的难点是什么?

.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的体育运动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中的社会角色类型、特点、冲突;理解体育运动中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类型、作用;掌握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群际关系。

2.教学内容:

8.1体育运动中的社会角色

8.2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关系

8.3体育运动中的社会互动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运动与社会关系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思考题:合作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有哪些?

.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并认识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理解体育休闲的特点和社会价值,掌握生活方式的概念。

2.教学内容:

9.1生活方式概述

9.2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

9.3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改善

3.教学重点、难点:

生活方式对体育的影响,健康隐患与生活方式的改善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堂讨论:你参加哪些体育休闲活动,谈谈你的体会。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对竞技体育有一定的认识,掌握竞技体育的概念,并对竞技体育与社会竞争、竞技体育的分类、社会价值等有所了解。理解竞技体育的规则是社会法规的模拟。

2.教学内容:

10.1竞技体育概述

10.2竞技体育与社会竞争

10.3竞技体育与社会规则

10.4竞技体育与社会公平公正

10.5竞技体育的分类

10.6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3.教学重点、难点:

竞技体育与社会的公平和社会价值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思考题:论述竞技体育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

十一.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含义、特点,了解其发展趋势;理解社会健康的基本内涵;掌握社会体育参与社会健康的相互关系。

2.教学内容:

11.1社会体育概述

11.2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11.3社会体育与社会健康

3.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体育参与社会健康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堂讨论:如何看待社会健康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

十二.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群体与体育群体的概念、分类、功能等;对各群体体育的社会学有一定了解,重点理解妇女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2.教学内容:

12.1群体的概述

12.2体育群体的概述

12.3老年人体育

12.4妇女体育

12.5农民工体育

12.6残疾人体育

3.教学重点、难点:

妇女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思考题:妇女体育得到发展的基本原因和面临的障碍是什么?

 

十三.体育运动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民族、种族、民族主义、宗教原理等相关概念,对邪教利用体育借尸还魂有清醒的认识和警觉性,理解种族与民族关系,掌握体育与民族、宗教的关系问题。

2.教学内容:

13.1民族问题概述

13.2体育运动与民族

13.3体育与民族主义

13.4宗教原理

13.5体育与宗教的关系

13.6警惕邪教利用体育借尸还魂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与民族、宗教的关系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体育与宗教的关系是怎样的?

十四.体育的社会问题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概念及性质;理解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与预防;掌握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与种类。

2.教学内容:

14.1体育社会问题概述

14.2体育社会问题特点与种类

14.3体育社会问题的预防与解决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与种类,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与预防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思考题:什么是球迷骚乱?其特点和危害是什么?

十五.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学学科方法论,掌握体育社会学研究程序与方法。

2.教学内容:

15.1体育社会学学科方法论

15.2体育社会学研究程序

15.3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社会学研究程序与方法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考核采用笔试答卷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平时考核采用课堂讨论与发言、课外作业和严格考勤的方式。笔试范围为本大纲所讲授内容。

2.成绩核算方式:期中考试占20%,期终考试占60%,平时出勤、课堂提问和作业占20%。

 

执笔人签字:王惠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09

英文课程名:Sports Psychology

学分:2

总学时:32

授课学时:26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心理学

教学参考资源:

1.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01.

2.张力为,任为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7.

3.祝蓓里,季浏. 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6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基础课,是心理学与体育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和发展方向、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体育锻炼心理、提高运动成绩的心理学方法、运动中的社会心理;掌握运动参与的心理动力、掌握体育教学心理,提高实践运用能力,有效服务于社会,成为能文能武的具有开拓精神的科学创新性人才。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是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对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健身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了解中外体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2.教学内容

1.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2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1.3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挥方向

1.4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

2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心理学、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的概念;了解不同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和认知方面产生的影响;掌握体育与思维、体育与情感的联系及区别,并能够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以及运动实践当中去。

2.教学内容

2.1 心理学基本概念

2.2感知觉

2.3记忆、思维、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与思维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休闲体育活动中思维方式和平时生活中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运动兴趣和动机

4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运动兴趣、运动动机的定义;理解运动兴趣、运动动机的品质和分类;理解运动兴趣的重要性。掌握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和种类;了解动机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初步具备培养和激发青少年学生运动动机的能力。

2.教学内容

3.1运动兴趣

3.2运动动机

3.教学重点、难点:

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培养和激发青少年学生运动动机的能力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课:结合案例谈运动兴趣、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四、运动归因

4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维纳的归因理论,了解其它几种归因理论的要点;能利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对运动情景中的胜败结果进行有效地分析;了解影响运动归因的主要因素;能利用归因训练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克服运动中的习得性无助感,提高运动中的自信心。

2.教学内容

4.1运动中的归因

4.2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4.3归因训练

3.教学重点、难点:

能利用归因训练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克服运动中的习得性无助感,提高运动中的自信心。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归因的因素

 

五、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2学时,课堂讲授 )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体育锻炼带来的心理效益,并对体育锻炼的消极影响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理解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各种因素;了解各种锻炼行为理论。

2.教学内容

5.1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

5.2体育活动的坚持性

5.3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预测及干预

3.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各种因素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寻找锻炼成瘾的案例

 

六、心理技能训练

4学时,课堂讲授 )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了解广义与狭义心理训练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

6.1应激、焦虑、唤醒与运动表现

6.2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练

6.3运动中行为干预的方法

6.4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认知训练的方法及程序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表象训练

 

七、动作技能的学习

4学时,课堂讲授 )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运动技能的概念;理解能力与技能的区别;了解运动技能的分类;理解不同类型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和过程;了解运动技能获得的途径;掌握反馈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在运动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反馈来提高运动成绩的方法;掌握技能迁移的概念;了解技能迁移的理论;了解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

2.教学内容

7.1 动作技能概述

7.2 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及过程

7.3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7.4动作技能的迁移

7.5动作技能的反馈与评价

3.教学重点、难点:

不同类型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与讨论:结合自己的专项特点,探讨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迁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八、体育教学设计与个别差异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能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学会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了解设计体育教学环境的心理学方法和手段。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中问题行为控制的方法。理解和谐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2.教学内容

8.1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8.2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原理

8.3体育能力的差异

8.4体育教学的差异化实施

3.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方法评价体育课堂学习。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探讨体育差生

 

九、运动损伤的心理及康复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运动损伤心理康复的主要方法,并能学会制定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计划。能运用应对策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2.教学内容

9.1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

9.2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9.3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文献查阅:运动损伤的康复计划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82121003

2.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sports  Phychology)

3.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4.课程类别:专业核心

5.实用专业:体育教育

6.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2、实验学时6

6.开课学期:第6学期

7.先修课程:心理学

二、实验教学目的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验证和巩固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科学地组织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三、实验指导的基本要求

1.实验课前,应做好本次实验课的预习工作,明确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2.实验前应检查实验材料和器具是否完好、齐全,如有损坏或不足等,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由教师进行调换或补充。

3.进行实验时,必须遵照指导教师的指导,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严肃认真地操作和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要爱护实验器材,并注意安全,防止锐利的器材或化学试剂的伤害。

5.实验课结束时,要整理好本实验器材,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并说明原因,指导教师按照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处理。

6.实验结束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环境(仪器设备、软件等)

3)实验原理(或要求)

4)实验步骤

5)记录与处理(实验数据、误差分析、结果分析)

6)思考题

7)实验小结

四、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

目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类型

开出要求

1

82121003

-01

实验一  动作持续时间知觉的测定

测定原地跑步动作的持续时间知觉的准确性。

2

10

设计

必做

2

82121003

-02

实验二  注意分配能力测

了解在无干扰和有干扰情况下注意分配能力

2

10

设计

必做

3

82121003

-03

实验三  随机练习与组合练习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

了解不同练习方式对动作技能的影响。

2

10

设计

选做

五、考核形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采用考查方式,主要针对实验报告,学生按照要求写出实验报告,重点考察实验报告的正确性,书写是否清晰、整洁。

2.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占该门课总成绩的20%,该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六、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1.实验教材:《体育心理学实验指导》(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实验室自编)孙利红,2014,7。

2.参考教材:《体育心理学实验教程》,李四化主编,首都体育学院出版社,2016。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开卷考试。

2.成绩核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 +实践成绩×20%+期末成绩(试卷)×60%

 

执笔人签字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11

英文课程名:Health Education

学分:2

总学时:32

授课学时:3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教学参考资源:1.王健,马军,王翔. 健康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03月.

2.王培玉. 健康管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年06月

3.WHO. Health education. http://www.who.int/topics/health_education/en/.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健康教育学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基础课,是医学与行为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培养体育专业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理论素养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掌握健康教育项目的设计、执行和评价,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熟练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众健康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采用课外实践与社会调查的形式加强对学科知识的运用与衍生。

课程简介

健康教育是在新医学模式下,应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重点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的联系与规律;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绪论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健康教育的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分析健康与健康促进的内涵,熟悉健康行为主要因素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以及健康促进的影响因素;制定健康促进计划。

2.教学内容

1.1健康与健康教育的概念

1.2影响健康的因素

1.3健康促进计划

1.4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与内涵、影响因素

3.教学重点、难点:

健康的内涵;健康教育的几个阶段;健康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生物学联系;健康相关行为;运动与健康促进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困境与突破;运动与健康促进新进展

二、健康管理

4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与展示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健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熟悉健康管理的涵义、内容,学会根据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和服务流程进行健康管理设计;收集、分析、管理和利用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根据需要制定和实施健康管理干预计划。

2.教学内容

2.1健康管理概论

2.2健康信息收集分析管理与利用

2.3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2.4健康管理干预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3.教学重点、难点:

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和服务流程;健康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和利用,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个体化健康管理干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设计

 

三、健康传播与健康教育培训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健康传播的概念、特点与意义;学会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和使用技巧;根据对象选择传播方式和进行设计;掌握健康教育培训的过程、特点、常用方法。

2.教学内容

3.1健康传播概述

3.2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

3.3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3.4健康教育培训方法

3.5健康传播与教育培训的综合运用

3.教学重点、难点: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选择原则和基本技巧;影响健康传播的因素与对策;健康传播的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健康教育培训的组织流程和方法运用。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小组开展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培训主题活动设计

 

四、健康体适能

4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展示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和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掌握健康体适能的生理学依据、开展健康评价与风险评估;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体适能训练处方

2.教学内容

4.1健康体适能的概念

4.2健康体能的生理学

4.3健康体适能的训练

3.教学重点、难点: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健康体适能的生理学依据;健康评价与风险评估;体适能训练处方的制定。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针对案例进行健康评价、风险评估和制定体适能训练处方。

 

五、健康饮食

4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展示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营养、营养素的基本概念、分类;熟悉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原则,熟悉运动营养的特殊要求;掌握膳食宝塔与平衡膳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2.教学内容

5.1营养与营养素概述

5.2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5.3运动营养膳食与健康

3.教学重点、难点:

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运动营养的原则和要求;营养与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膳食宝塔搭建原理与基础。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营养与健康教育主题讨论

 

六、成瘾行为的健康教育

2学时,课堂讲授1学时、讨论展示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成瘾行为的概述;熟悉常见成瘾行为的归因、发展与危害;掌握常见成瘾行为的健康教育组织与实施。

2.教学内容

6.1成瘾行为概述

6.2主要成瘾行为的危害及健康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成瘾行为的概念与评价;常见成瘾行为的发展与危害;常见成瘾行为的健康教育工作。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健康相关行为自我检查与改善计划

 

七、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

2学时,课堂讲授1学时、讨论展示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不同时期身体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体育锻炼的特点与意义;分析不同人群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掌握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2.教学内容

7.1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7.2不同人群体育锻炼卫生

7.3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3.教学重点、难点:

不同时期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各时期的体育卫生要求;女子经期和更年期的锻炼要求;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实施的步骤和内容。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体育运动与健康教育主题实践与讨论

八、慢性代谢性疾病控制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展示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概念、分类与病因病机,熟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危害;设计相关主题健康传播、健康教育培训、健康管理与健康体适能。

2.教学内容

8.1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概念与分类

8.2慢性代谢疾病的病因病机与危害

8.3慢性代谢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以肥胖症为例)

8.4慢性代谢性疾病健康管理与健康体适能锻炼(以肥胖症为例)

3.教学重点、难点:

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病因病机;相关主题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健康管理与健康体适能锻炼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以II型糖尿病为例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健康管理流程与运动处方

 

九、性生理与性心理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结构与特点、青春期的性发育,了解避孕原理与方法;熟悉性心理与性道德、性传播疾病;掌握性生理、性心理与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2.教学内容

9.1性器官的解剖生理

9.2青春期的性发育

9.3避孕原理与方法

9.4性心理与性道德

9.5性传播疾病

3.教学重点、难点:

性心理与性道德;性传播疾病与健康教育;性生理、性心理与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文献查阅:性健康教育的策略

 

十、常见运动性伤病的防治与健康教育

4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展示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常见运动性伤病的概述、病因与病机;熟悉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症状体征;掌握其预防、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教学内容

10.1常见疾病的概述

10.2常见伤病的病因、病机、症状体征与防治

10.3常见伤病与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与实施

3.教学重点、难点:

常见伤病的病因、病机、症状体征与防治;常见伤病与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与实施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根据运动性病症的案例,进行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培训、健康体适能训练

 

十一、实验分组测试与展示

2学时,课堂讲授/讨论)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小组互动与研讨技巧和方法,设计课程结业展示环节

2.教学内容

10.1健康教育组织与实施

10.2讨论题分析与小组展示

3.教学重点、难点:

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践;小组研讨与展示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小组互动;集体PPT或版报展示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闭卷考试、小组展示。

2.成绩核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 +期末成绩(研讨20%+试卷80%)×60%

说明:由于教务系统成绩条目规定所限,期末成绩中研讨部分将用实践成绩呈现。

执笔人签字: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12

英文课程名:Research methods of Sports Science

学分:1

总学时:16

授课学时:16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统计学、文献检索

教学参考资源:

1.黄汉升.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

2.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编写组. 体育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07月.

3.张力为.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06月.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基础课。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培养体育专业学生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理论素养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掌握体育科学研究项目的设计、执行和评价,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熟练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采用课外实践与社会调查的形式加强对学科知识的运用与衍生。

课程简介

体育科研方法为大家探索未知体育领域的本源,揭示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

规律和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利用研究成果为实践服务的一门学科。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体育科研概述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任务、特点及其基本程序

2.教学内容

1.1体育科研的意义、任务

1.2 体育科研的类型

1.3体育科研的特点

1.4 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

1.5 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

1.6 体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科研、类型、特点、形式、基本程序、常用方法。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体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困境与突破

二、选题

2学时,课堂讲授 )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选题,选题原则,选题途径,选题过程,制订科研计划。

2.教学内容

2.1选题的意义、途径

2.2选题的原则

2.3选题过程

2.4制定研究计划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科学研究计划的制定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选题的诸多途径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各方法概念,各方法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2.教学内容

3.1文献资料法

3.2观察法

3.3实验法

3.4调查法

3.5 测量法

3.教学重点、难点:

各方法的应用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课:各方法的重点如何展开

 

                     四、整理资料方法

3学时,课堂讲授 )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资料的分类,整理,绘制表格

2.教学内容

4.1类,整理,绘制表格

4.2定性资料分类整理

4.3定量资料分类与整理

4.4研究资料图表绘制

3.教学重点、难点:

图表绘制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图表绘制

五、分析资料的方法

3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

2.教学内容

5.1定性分析的方法

5.2定量分析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方法的运用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定量分析

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报告、答辩

4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理科论文撰写格式,文科性论文撰写格式,论文要求,论文的评价,答辩,注意事项。

2.教学内容

6.1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6.2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与答辩

6.3 体育科研论文的评价

3.教学重点、难点:

论文的撰写

4.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论文撰写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课程结业论文

2.成绩核算方式:论点突出15分,论证充分60分、结论及讨论合理15分,格式规范10分。

执笔人签字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01

英文课程名:

学分:4分

总学时:64学时

授课学时:10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54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

教学参考资源:1.《球类运动-篮球》(第三版),王家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供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修习。本课程的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及良好的思想品德,了解篮球课程的教学流程、基本规律,具有传播篮球运动文化与组织篮球活动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成为能够从事中、小学篮球教学、课外训练、竞赛工作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简介

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主要包括篮球运动概述、篮球教学、技术动作的教学和练习方法、战术配合的方法以及篮球竞赛组织和裁判工作。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篮球运动概述

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和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理解篮球运动的规律,掌握篮球的起源和篮球运动的特点。

2.教学内容

1.1世界篮球运动概述

1.2 中国的篮球运动

1.3 篮球运动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篮球运动的起源;篮球运动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难点:篮球运动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二.篮球教学

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篮球教学的原则、组织与管理,理解篮球教学的程序、任务和方法。

2.教学内容

2.1篮球教学原则

2.2 篮球教学的程序

2.3 篮球教学的任务与方法

2.4 篮球教学课的组织与管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篮球教学原则;篮球教学的任务与方法。

难点:篮球教学的程序;篮球教学的任务与方法;篮球教学课的组织与管理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在网上观看一节篮球公开课(课程由篮球传给体育委员)

.篮球技术教学与练习

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3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各项技术的分类与分析、各项技术的练习方法,理解各项技术的动作方法、动作要点、教学步骤、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教学与练习建议,掌握各项技术动作。

2.教学内容

3.1移动技术教学与练习

3.2 传接球技术教学与练习

3.3 投篮技术教学与练习

3.4 运球技术教学与练习

3.5 持球突破技术教学与练习

3.6 防守技术教学与练习

3.7 抢篮板技术教学与练习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运球技术、防守技术的教学与练习。

难点:持球突破技术的教学;各项技术的练习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利用出早操的时间进行各项基本技术的练习。

 

.篮球战术教学与练习

1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1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半场进攻和防守配合方法,理解快攻与防守快攻战术配合,掌握攻守战术基础配合。

2.教学内容

4.1攻守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与练习

4.2 快攻与防守快攻战术配合教学与练习

4.3 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配合教学与练习

4.4 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战术配合教学与练习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攻守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与练习

难点:快攻与防守快攻战术配合、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配合、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战术配合的教学与练习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多参与各种类型的篮球比赛。

 

.篮球游戏

3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学时,实践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篮球游戏的概念、作用,理解篮球游戏的创编原则、步骤、教学要求和基本方法。

2.教学内容

5.1篮球游戏概述

5.2 篮球游戏的基本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篮球游戏概述;篮球游戏的基本方法

难点:篮球游戏的基本方法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准备一个篮球游戏,并进行教学实践。

.小篮球运动

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小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价值、发展概况、发展策略、器材场地,理解小蓝球运动的比赛方法和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

6.1小篮球运动概述

6.2 小篮球器材与场地

6.3 小篮球比赛与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篮球运动概述;小篮球器材与场地;小篮球比赛与教学

难点:小篮球比赛与教学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在网络上观看小蓝球比赛的视频。

 

.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工作,理解篮球运动竞赛制度,掌握篮球运动竞赛编排方法。

2.教学内容

7.1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工作

7.2 篮球运动竞赛制度与编排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工作;篮球运动竞赛制度与编排方法

难点:篮球运动竞赛制度与编排方法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进行竞赛编排的实践。

.篮球比赛裁判工作

3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学时,实践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篮球比赛裁判员制裁技巧、裁判员的能力培养,掌握篮球比赛主要规则、记录台工作方法。

2.教学内容

8.1篮球比赛主要规则

8.2 篮球裁判员执裁技巧

8.3 篮球比赛记录台工作方法

8.4 篮球裁判员的能力培养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篮球比赛主要规则;篮球比赛记录台工作方法

难点:篮球裁判员执裁技巧;篮球裁判员的能力培养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参与院篮球比赛的记录台工作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理论期末闭卷考试、技术期末会考形式进行考试、技能平时随堂考试。

2.成绩核算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 +期中成绩*50% +期末成绩*30%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50% +课外辅导*50%(按A、B、C、D这4个等次打分,A:100到90分;B:89到80;C:79到70;D:69到60)

期中成绩=技术成绩*80% +技能成绩*20%(技术考试包括1分钟自投自抢、运球上篮,技能成绩包括裁判基本技能-体能,莱格跑男生100趟,女生70趟)

期末成绩=理论成绩*100%

 

 

 

执笔人签字:姚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13

英文课程名:Science of School Sports

学分:3

总学时:48

授课学时:48

实验/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

教学参考资源:1、《学校体育学》潘绍伟,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2

2《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陈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3、《学校体育学与社会》王月华王淑清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3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教学,揭示学校体育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原理和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能在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训练、竞赛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具体要求如下:

1)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与体育事业。

2)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问题、体育课程的理论问题与实施原理、课外体育锻炼、训练、竞赛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简介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提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本理论课程,学校体育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4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理解把握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掌握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脉络,

2.教学内容:

1.1古代社会的体育

1.2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

1.3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3.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特征。如何正确认识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思考题:学校体育思想是如何发展的?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具有哪些特征?

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比较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和科学主义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提出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思路;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校体育实践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

2.1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2.2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2.3学校体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

2.4学校体育与学生动作发展

3.教学重点、难点: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与动作发展的作用,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如何根据近20年来学生体能的变化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思考题: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2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结构,阐释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对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育工作效率的意义。明确指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能正确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2.教学内容:

3.1学校体育的结构

3.2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3.3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到一所中小学了解学生、体育教师、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学校目标,并对三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

2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制度基本内容,认识与理解学校体育重要政策法规的作用和意义,明确我国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和微观管理系统各自的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能。

2.教学内容:

4.1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制度与法规

4.2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3.教学重点、难点:

学校体育制度基本内容,学校体育重要政策法规的作用和意义。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2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体育课程目标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能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和策略,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实施过程中应认识与处理好的问题。

2.教学内容:

5.1体育课程的特点

5.2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5.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

5.4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体育课程编制与体育课程设计的区别。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体育教师的角色有何变化?

 

.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2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点;认识与把握体育学习目标的基本内涵与制定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与编排体育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

6.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6.2体育教学(学习)目

6.3体育教学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学习)目标的内涵理解与制定。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举例说明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运动项目的关系。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2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本质、运用条件、合理选择与正确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及现有的学校体育资源等合理选择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正确有效开展体育课堂管理。

2.教学内容:

7.1体育教学方法

7.2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3.教学重点、难点:

常用的和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如何根据体育学习目标、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运用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设计

4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对教学设计有一个正确认识,知道不同层次体育教学设计具有的支撑要素;基本掌握设计不同层次体育教学计划方法与要求;能够结合自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批判性地借鉴所提供的的案例。

2.教学内容:

8.1体育教学设计概述

8.2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素

8.3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素及教学计划制定。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体育教学设计是指体育教学计划吗?

习题:制定一份教学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

4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标准;了解对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并能将这些基本理论运用于分析与解决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与体育教师教学评价实践中。

2.教学内容:

9.1体育教学与健康学习评价

9.2体育教师教学评价

9.3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评价。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体育学习评价有什么变化?

实践:到中小学实际了解该校是如何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并对该校学生体育学系成绩评价进行评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树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念,学会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能。

2.教学内容:

10.1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

10.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0.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0.4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场地设施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体育课程课程实施中如何开发与利用人力程资源。

十一.体育课教学

4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能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课类型与结构,学会测定与分析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了解备好一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正确观摩体育课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2.教学内容:

11.1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与结构

11.2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11.3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

测定与分析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对体育课能进行科学合理分析。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分组实际测定课的密度,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听(看)课一次,并评课。

 

十二.课外体育活动

4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课外活动及其特点,为什么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等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指导实践的操作要义。

2.教学内容:

12.1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2.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2.3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3.教学重点、难点:

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学校运动会应该如何改革?

试述如何针对中小学的具体情况,组织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

十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2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开展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重点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跟踪训练计划制定的步骤,并能科学合理安排体育训练的内容。熟练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训练实践,保证课余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2.教学内容:

13.1学校课余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13.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13.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3.教学重点、难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与训练方法。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作业:根据所学理论练习制定一份阶段训练计划。

十四.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4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初步掌握开展各种类型课余体育竞赛的技能。学会制定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与规程。

2.教学内容:

14.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4.2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14.3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3.教学重点、难点: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与竞赛规程的制定。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目前我国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实践:分组参与学校体育文化节的策划和实施。

十五.体育教师

2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了解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内容,理解互动的课堂管理,掌握体育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征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需要提高的地方和具体的措施,为以后从事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

15.1体育教师的特征

15.2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教师的特征,双向互动的课堂管理,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思考题:体育教师教学与科学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十六.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

2课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对体育教师职业培训的全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并能理解终身学习的概念及其特征,认识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2.教学内容:

16.1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

16.2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16.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16.4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讨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平时考核采用课外作业和严格考勤。课程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由教研室出题,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试。

2.成绩核算方式:课程成绩按学习考试作业综合评定,平时出勤20%、课堂提问和讨论发言占20%,期末考试占60%

 

执笔人签字:王惠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14

英文课程名:Sports Health Care

学分:2

总学时:32

授课学时:26

实验/实践学时:6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

教学参考资源:

1.王广兰,体育保健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7

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赵斌,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4.王洪祥,体育保健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掌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阶段人群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简介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是运动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运动损伤的急救和处理。主要任务是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使体育锻炼能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效果。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运动与健康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运动与健康的概念;理解现代体育的健康观;掌握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2.教学内容

1.1健康的概述

1.2现代体育的健康观

1.3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1.4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卫生

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卫生;理解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卫生的原理;掌握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卫生方法。

2.教学内容

2.1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2.2女子体育卫生

2.3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2.4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3.教学重点、难点:

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卫生方法。

4.作业: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设计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设计。

.体格检查

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心肺功能检查,呼吸机能的测量,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的方式;理解体格检查的基本技能:身体形态测量、身体姿势检查、身体成分检查方法;掌握运动系统功能检查方式。

2.教学内容

3.1身体形态测量

3.2身体姿势检查

3.3身体成分测量和评价

3.4心肺功能的测量

3.5运动系统功能检查

3.6常用功能指标的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运动系统功能检查方式。

.体育运动医务监督

2课时 其中讲授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健身人群的物质代谢特点;理解健身人群的营养需求;掌握健身人群的膳食安排。

2.教学内容

4.1医务监督概述

4.2学校体育医务监督

4.3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医务监督

4.4健身活动医务监督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不同情况下的医务监督。

 

.按摩

2课时 其中讲授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按摩的概念;理解按摩的手法;掌握按摩的操作。

2.教学内容

5.1按摩概述

5.2按摩基本手法

5.3经络穴位按摩

3.教学重点、难点:

按摩的操作。

 

.运动性病症

4课时 其中讲授4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运动性病症;理解过度训练等运动性病症发病原理;掌握运动性病症解决方法。

2.教学内容

6.1过度训练

6.2运动应激综合征

6.3运动性低血糖症

6.4运动性昏厥

6.5运动性腹痛

6.6运动性血尿

6.7运动性贫血

6.8肌肉痉挛

6.9运动性中暑

6.10运动性猝死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运动性病症解决方法。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10课时 其中讲授4课时,实验6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运动损伤的概述;理解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原理;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2.教学内容

7.1运动损伤的概述

7.2运动损伤的急救

止血、包扎,骨折,心肺复苏

7.3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7.4运动损伤的治疗

3.教学重点、难点:

运动损伤的急救。

4.实验课:

7.1止血、包扎的实践操作

7.2骨折的包扎实践操作

7.3心肺复苏CPR急救术

 

.常见运动损伤

4课时 其中讲授4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教学内容

8.1软组织挫伤

8.2肌肉拉伤

8.3关节韧带损伤

8.4颈部肌肉拉伤

8.5急性腰扭伤

8.6肩袖损伤

8.7肱骨外上髁炎

8.8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8.9髌骨劳损

8.10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3.教学重点、难点: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考试;

2.成绩核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 +实验成绩20% +期末成绩60%,二者计算总评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执笔人签字:代会莹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田径I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15、83120016

英文课程名: Track and fieldⅠ、Ⅱ

学分:3、3

总学时:48、48

授课学时:10

实践学时:86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无

教学参考资源:1、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刘建国,《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李鸿江,《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程性质课:

《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田径》课程是以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竞技性、健身性、实用性练习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发展人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体育实践课程。

课程目的: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唯物辨证主义观点,坚持四基基本原则,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培养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创新能力,提高道德修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掌握《田径》课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达到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做到会讲、会做、会教、有创新;具备田径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指导课外田径健身锻炼的组织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任务:

1、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田径项目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基本授课能力,基本掌握各项目的教学、训练方法,能从事教学与训练文件的编写。

2、通过田径技术的教学与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田径运动主要项目的基本技术,使学生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能做出比较规范、完整的示范动作。

3、通过田径项目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基本了解各项目的教学训练特点,初步具有担任中小学田径项目的训练能力,能组织与指导中小学田径队的训练和课外健身锻炼

4、通过组织竞赛组织与裁判法等理论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担任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工作,基本具有组织中小学田径竞赛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田径二级裁判员水平。

5、通过田径课的教学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发展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提高体能,为田径类课程和其他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简介

《田径》课程紧扣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田径运动的教学、训练实际,在理论方面突出了田径运动概述、田径运动的教学、业余田径运动训练、大型田径运动竞赛组织、裁判工作等知识点;在技术方面突出了田径运动中跑、跳、投类项目的教学技术和技能、各项目的素质练习等实践内容。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田径运动概述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与讨论,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法人形成与发展,理解田径运动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价值。

2.教学内容

1.1田径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轨迹

1.2 田径运动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价值

1.3 现代田径运动在奥运会的地位

1.4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1.5 田径运动发展的走向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田径运动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价值

难点: 田径运动的定义、分类

 

.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规律以及成绩考核与评价的基本要求,基本掌握田径教学方法及其选择与运用、中小学田径课的教学特点及要求。

2.教学内容

2.1田径运动教学的一般规律

2.2 田径运动的教学方法

2.3 中小学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2.4田径运动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田径运动教学方法的选择

难点:田径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的确定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2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主要训练理论和主要训练内容,初步掌握田径运动训练主要方法,能合理制定田径运动训练计划。

2.教学内容

3.1田径运动主要训练理论

3.2 田径运动主要训练内容

3.3 田径运动训练主要方法

3.4田径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的结合

难点:田径运动主要训练理论

.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工作的基本知识

4学时,课堂讲授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方法、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初步掌握竞赛规程的基本内容和竞赛编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田径竞赛裁判组织及其职责,掌握田径运动主要项目的裁判工作方法。

2.教学内容

4.1田径运动的竞赛组织与编排

4.2 田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田径运动裁判工作方法

难点:田径运动竞赛的编排

 

.短跑

12学时,实践)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短跑技术过程、要领和要求建立基本认识;使学生对短跑教学的步骤、方法、主要辅助性练习及短跑基础训练的任务、内容、方法、负荷等有充分的了解。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中小学体育课短跑的教学及训练能力。

2.教学内容

5.1跑的专门练习

5.2 直道跑

5.3 弯道跑

5.4 接力跑

5.5 短跑的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短跑各技术的掌握与合理运用。

4.课外实践环节:

以技术班为单位利用田径场的实际条件练习直道跑技术、弯道跑、弯道起跑技术和跑的专门性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

 

.跨栏跑

14学时,实践)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跨栏跑过程、要领和要求建立基本认识;使学生对跨栏跑教学的步骤、方法、跨栏跑的主要辅助性练习及跨栏跑基础训练德尔任务、内容、方法、负荷等有充分的了解;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中小学体育课跨栏跑的教学及基础训练的能力。

2.教学内容

6.1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6.2 跨栏跑技术

6.3 栏间跑技术

6.4 跨栏跑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跨栏跑的过程中各技术的掌握与合理运用。

4.课外实践环节:

利用田径场的实际条件进行髋关节柔韧性练习、原地攻栏练习,通过摆放标记进行起跑至第一栏练习和栏间三步跑攻栏节奏练习。

.跳高

14学时,实践)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理解跳高的技术原理、动作特点,建立正确的跳高技术概念;使学生了解跳高教法的一般过程,掌握每个教法步骤的教学要点及采用的主要练习手段,了解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中小学体育课跳高的教学及基础训练的能力。

2.教学内容

7.1跨越式跳高技术

7.2 背越式跳高技术

7.2 跳高的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运用。

4.课外实践环节:

利用田径场的直道和弯道进行髋关节柔韧性练习、原地起跳练习和上步起跳练习,通过助跑起跳摸高练习提高快速助跑和迅速起跳的能力。

.跳远

12学时,实践)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理解跳远的技术原理、动作特点,建立正确的跳远技术概念;使学生了解跳远教法的一般过程,掌握每个教法步骤的教学要点及采用的主要练习手段,了解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中小学体育课跳远的教学及基础训练的能力。

2.教学内容

8.1助跑

8.2起跳

8.3腾空、落地

8.4 三级跳远(介绍)

8.5 跳远的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挺身式跳远腾空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用。

4.课外实践环节:

利用田径场的直道复习腾空步和助跑节奏,通过反复助跑检查标记摆放的准确性,通过短程和全程练习助跑起跳改善和提高蹲踞式跳远和挺身式跳远技术。

.投掷

22学时,实践)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理解投掷项目的技术原理、动作特点,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使学生熟悉投掷项目教学的程序和方法,掌握投掷项目的训练手段与方法,能从事中小学体育课中投掷项目的教学以及课余训练工作。

2.教学内容

9.1推铅球技术

9.2掷标枪技术

9.3投掷项目的技术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铅球的最后用力姿势;标枪的投掷步的掌握。

难点:最后发力前的超越器械动作。

4.课外实践环节:

利用投掷场地,采用徒手或道具复习铅球的握球、持球、站立姿势、预备动作、滑步、最后用力和维持平衡的技术。采用投小石头或鞭打树枝的方式体会快速投掷能力和改善与提高标枪的助跑(预跑段、投掷步)、最后用力和维持平衡的技术。

.中长跑

8学时,实践)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中、长跑技术过程、要领和要求建立基本认识;使学生对中、长跑教学的步骤、方法、中、长跑的主要辅助性练习及中、长跑基础训练的任务、内容、方法、负荷等有充分的了解;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中小学体育课中、长跑的教学及训练能力

2.教学内容

10.1中长跑的技术

10.2中长跑及其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中长跑途中跑时呼吸的调整。

4.课外实践环节:

以个人自主练习或小组为单位利用田径场和学校的自然地形体会中长跑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以上上坡跑和下坡跑的技术,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考核方式(4学时)

1.考试方法:技术考试+理论考试;

2.成绩核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5% +理论成绩×15% +期末成绩×70%

参考方案如下:

      ①有实践教学的课程:平时成绩(作业、提问讨论或测验)占10%、期中测验占20%、实践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②无实践教学的课程:平时成绩(作业、提问讨论或测验)占20%、期中测验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教师可参照上述比例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但请注意其合理性,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

 

 

 

执笔人签字:黄亚飞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体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17

英文课程名: Gymnastics

学分:4

总学时:64

授课学时:2

实验/实践学时:6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无

教学参考资源:

1、《体操》,张涵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3月第三版

2、《体操初级教程》,张予南、高留红,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3、 《身体功能性训练》,尹军,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

2、为培养学生教师基本功,掌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项目的基本技能、基本教学方法,对体操项目有专业性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运用于实践。本课程将通过体操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能胜任体操课的教学,并具备有开展群众性体操比赛的组织能力和运用体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

课程简介

体操》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它将以体操各个项目的基本技术为教学载体来达到完成体操动作学习、掌握体操基本教学方法的目的,运用小组合作、保护帮助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体育教育专业技术类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体操概述

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和世界体操发展的简要概况;理解体操在体育技能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体操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分类。

2.教学内容

1.1体操的概念和内涵

1.2 体操的内容

1.3 体操的分类

1.4 体操的特点

1.5 体操的发展概况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操的特点

难点:体操在体育技能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习题:体操包括的内容,体操分类的种类。

 

.基础类体操

6学时,实践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队形队列练习的做法和口令、口哨,理解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基本动作的构成,掌握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健身的基本方法。

2.教学内容

2.1队形队列:立正、稍息、报数、集合、解散、齐步、跑步、踏步、立定、

一列横队变二列横队及还原、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及还原、转弯走

2.2 徒手体操:单人动作、双人动作、集体动作

2.3 轻器械体操:体操棍、跳绳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基本动作的规范性

难点: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在健身的基本方法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成套动作练习、轻器械体操成套动作练习。

.技术类体操项目

48学时,实践4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全面了解技巧、跳跃、双杠、单杠、平衡木等项目的特点、动作类型和锻炼价值,理解各个项目锻炼方法的技术原理,掌握各个项目基本动作的技术、教法、学法、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等。

2.教学内容

3.1技巧

前滚翻、后滚翻、前滚翻直腿起、屈体后滚翻、鱼跃前滚翻、肩肘倒立

头手倒立(男)、手倒立、手倒立前滚翻(男)、侧手翻、俯平衡、侧平衡、

前手翻(男)、成套动作

3.2 跳跃

助跑起跳、挺身跳(弹跳板)、屈腿跳(弹跳板)、跳转180°(弹跳板)、

跳上成跪撑接跪跳下、跳上成蹲撑接挺身下、纵箱前滚翻(男)、斜向助跑直角腾越(男)、山羊分腿腾越

3.3 双杠(男)

跳上支撑前摆成外侧坐、杠端跳起成分腿坐——前进一次成分腿坐、分腿坐一腿从杠中后摆同时转体180°成分腿坐、滚杠、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分腿坐慢起成肩倒立、外侧坐越两杠下、支撑摆动、支撑摆动转体180°成分腿坐、支撑前摆下、支撑前摆向内转体180°下、支撑后摆下、挂臂后摆上、成套动作

3.4 单杠

翻上成支撑、支撑前翻下、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及还原、骑撑单腿摆越转体90°下、骑撑后腿摆越转体180°成支撑、支撑后摆下、支撑后回环(男)、骑撑前回环(男)、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男)、成套动作

3.5平衡木(女)

起踵立、俯平衡、柔软步、变换步、脚尖步、原地双脚跳、双脚站立转体180°挺身跳下、成套动作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技巧项目的技术

难点:各个项目的技术原理的理解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小组各个项目的展示及评议

.体操健身指导

8学时,实践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体操健身的内容,理解通过体操项目健身的重要意义,掌握体操健身的主要手段和注意事项。

2.教学内容

4.1生活体操:健身徒手操

4.2体操器械健身:单、双杠大众健身

4.3体操拓展活动:跑酷、腾跃障碍

4.4体操组织:社区体操组织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体操健身的主要手段

难点:体操动作技术的实践运用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模拟组织社区体操活动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实践考试和理论考核相结合

2.成绩核算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10% 、体操基本素质占20%、技术考核占40%、理论成绩占30%

 

 

执笔人签字:刘玉财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排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18

英文课程名:Volleyball

学分:4

总学时:64

授课学时:6

实验/实践学时:58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先修课程:篮球、田径

教学参考资源: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

程战铭,《排球》,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5

虞重千,《排球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10

《排球》教材编写组,《排球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

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通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排球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了解排球运动发展现状和发展的动向及趋势。学习与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并能熟练地运用排球技战术,掌握球课程教学的能力,具有传播球运动文化与组织球活动的实践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搏的作风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排球专项身体素质,为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好基础。培养能够从事中小学排球教学、课外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简介

排球课的教学目的,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掌握排球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方面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技术和技能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组织教学的能力,包括讲解、示范能力;应用口令指挥调动队伍能力,合理布置,利用场地、器材、设备能力;观察、分析、纠正错误动作能力,以及组织排球比赛和裁判执裁能力。

●教学方法

采取讲授、示范、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比赛等方式教学,本课程学生练习时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应积极主动的进行练习,纠正技术动作,提高技术应用能力,注重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注重创新精神和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技能能力。

●本课程的重、难点

重点:排球基本教学方法和基本技术、战术的掌握,运用与比赛的结合。

难点:排球基本技战术的掌握,排球比赛的组织、编排及裁判法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排球运动导论

1课时,其中课堂讲授1学时 )

1、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了解排球运动起源、传播与繁衍。排球比赛方法和特点

2、教学内容:

1.1 排球运动简介

1.2 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排球运动的发源,及比赛方法。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第二章排球技术

38课时,其中实践38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排球各项基本技术动作,排球基本技术是排球比赛的重要因素,基本技术掌握好坏程度直接影响排球比赛中的发挥。

2、教学内容:

2.1 准备姿势与移动

2.2 发  球

2.3 垫  球

2.4 传  球

2.5 扣  球

2.6 拦  网

3、教学重点、难点:

基本技术的掌握及各技术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垫、传、扣、拦、发技术中的击球点,击球手型,和身体协调用力,排球各技术间的互之间的相关系。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在课后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以及基本技术练习。

第三章排球战术

20课时,其中实践20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排球运动战术,了解排球的基本战术的概念,发展趋势,在比赛中对不同情况下所采取的战术运用,掌握排球运动基本战术组成。

2、教学内容:

3.1 排球个人战术

3.2 排球集体战术

3、教学重点、难点:

排球战术的分类,在各种防守阵型的运用强攻、快攻等打法的变化形式,以及在攻防不同环节应用不同的战术阵型分布。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身体素质练习基本战术练习

第四章排球教学与训练

1课时,其中课堂讲授1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排球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掌握排球技术、战术教学与训练方法

2、教学内容:

4.1 排球教学概论

4.2 排球训练概论

3、教学重点、难点

排球技、战术教学方法与步骤,以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第五章排球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

2课时,其中课堂讲授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排球运动竞赛的组织、竞赛制度、编排方法、名次评定的具体方法。

【重难点提示】排球竞赛编排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排球的竞赛的编排和组织,以及比赛成绩的计算。

2、教学内容:

5.1 排球竞赛工作

5.2 排球竞赛编排知识与成绩计算

3、教学重点、难点:

排球竞赛编排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排球的竞赛的编排和组织,以及比赛成绩的计算。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第六章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工作

2课时,其中课堂授课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排球运动竞赛的基本规则,排球裁判工作方法与程序

2、教学内容:

6.1 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工作概述

6.2 排球竞赛主要规则与裁判方法

6.3 裁判员主要工作职责与工作方法

6.4 排球比赛场地与器材设施

3、教学重点、难点:

排球裁判员的主要职责与裁判员,排球场地器材设施,排球场地的丈量画法以及排球场地的检测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担任一场排球比赛的裁判员工作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随堂考试

2成绩核算方式:理论考试,占成绩30%,技术考试,占成绩50%。平时成绩占20%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 +期中成绩*50% +期末成绩*30%

平时成绩=考勤*100%

期中成绩=正面双手垫球*40%+正面扣球*30%+正面上手发球*30%

期末成绩=理论考试成绩*100%

 

执笔人签字:王天雨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19-20

英文课程名:Football

学分:4

总学时:64

授课学时:4

实验/实践学时:60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田径、体操、篮球

教学参考资源:

1《球类运动—足球》,王崇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足球训练设计》,黄竹杭、王方,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足球运动》(第二版),张瑞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足球教学设计》,黄竹杭、王方,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过足球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对足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足球教学、训练、竞赛组织工作以及裁判执法,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通过足球运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质,树立学生团结互助、热爱集体、勇于进取的高尚风格。

课程简介

本课内容包括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足球运动竞赛原则和裁判工作四个部分,较详细地介绍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足球运动的技术战术技巧,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足球运动的能力和兴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建立终身体育的意思,并将所学的足球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战术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和训练当中。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足球基本理论

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0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古代足球和现代足球的发展历程及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势。

2.教学内容

1.1足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1.1足球运动的起源

1.1.2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

1.1.3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

1.1.4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足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难点: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4.其他教学环节

课后进行分组讨论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二、足球基本技术

3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0学时,实践38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并且使学生能够在比赛中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改善学生身体素质。

2.教学内容

2.1运球与运球过人

2.1.1运球

2.1.2运球过人

2.2踢球

2.2.1脚内侧踢球

2.2.2脚背正面踢球

2.2.3脚背内侧踢球

2.2.4脚背外侧踢球

2.3接球

2.3.1脚部接球

2.3.1.1脚内侧接球

2.3.1.2脚背正面接球

2.3.1.3脚掌接球

2.3.1.4脚背外侧接球

2.3.2胸部接球

2.3.2.1挺胸式接球

2.3.2.2缩胸式接球

2.3.3大腿接球

2.3.4头部接球

2.4头顶球

2.4.1前额正面头顶球

2.4.2前额侧面头顶球

2.5抢球与断球

2.5.1正面抢球

2.5.2侧面抢球

2.5.3侧后抢球

2.6掷界外球

2.6.1原地掷界外球

2.6.2助跑掷界外球

2.7守门员技术

2.7.1接球

2.7.1.1下手接球

2.7.1.2上手接球

2.7.2扑球

2.7.2.1倒地侧扑接球

2.7.2.2腾空跃起侧扑

2.7.3托击球

2.7.4发球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足球的基本技术运用

教学难点:守门员技术

4.其他教学环节

课后进行足球基本技术的练习

 

 

三、足球基本战术

1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0学时,实践14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足球比赛的战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解比赛的基本阵型和攻防战术原则。

2.教学内容

3.1个人进攻战术

3.1.1传球

3.1.2射门

3.1.3运球突破

3.1.4跑位

3.2局部进攻战术

3.2.1传切配合

3.2.2交叉掩护配合

3.2.3二过一配合

3.3整体进攻战术

3.3.1边路进攻

3.3.2中路进攻

3.3.3转移进攻

3.3.4快速反击

3.3.5层次进攻

3.3.6破密集防守的进攻

3.4个人防守战术

3.4.1选位与盯人

3.4.2断球

3.4.3抢球

3.5局部防守战术

3.5.1保护

3.5.2补位

3.5.3围抢

3.6 整体防守战术

3.7定位球战术

3.7.1任意球战术

3.7.1.1任意球进攻战术

3.7.1.2任意球防守战术

3.7.2角球战术

3.7.2.1角球进攻战术

3.7.2.2角球防守战术

3.7.3掷界外球战术

3.7.3.1掷界外球进攻战术

3.7.3.2掷界外球防守战术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足球的整体进攻战术和整体防守战术

教学难点:个人战术如何融入到整体战术当中

4.其他教学环节

课后让学生观看足球比赛,并进行分组讨论

 

 

四、足球运动竞赛与裁判工作

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4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足球竞赛的组织方法,学习并能运用规则,为从事各级别足球比赛的裁判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

4.1足球竞赛工作

4.1.1竞赛制度与编排

4.1.2竞赛的组织工作

4.2足球竞赛规则分析

4.3足球裁判法简介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足球竞赛规则和编排方法

教学难点:对于比赛的编排

4.其他教学环节

课后让学生观看足球比赛,并尝试执法校内的足球比赛

 

考核方式(4学时)

1、考试方法: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技术考试内容分为四部分:颠球、踢准、绕杆、射门

第一学期为颠球、绕杆;第二学期为踢准、射门。

2、成绩核算方式:

第一学期:技术考试成绩占70%,平时出勤、课堂提问和作业占30%

第二学期:理论考试占30%,技术考试成绩占50%,平时出勤、课堂提问和作业占20%

 

 

 

执笔人签字:秦晓晗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21

英文课程名:Aerobics

学分:4

总学时:64学时

授课学时:4学时

实践学时:60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无

教学参考资源:肖光来,《健美操》,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6

马鸿韬,《健美操创编理论和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张莹,《健身健美操教练员指导员培训教材》,2004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操规定动作VCD》,20125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本课程通过健美操理论课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健美操基础理论知识,和初步掌握健美操的教学方法,并了解中小学校(幼儿园)健美操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健美操技术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技术和基本技能,并达到大众锻炼标准四级的运动水平。

课程简介

(一)操作性知识(动作技术)的学习

1观察与模仿

仔细观察老师示范的每个技术动作,特别是动作的要领及教学方法,并进行反复的练习。

2体验与领悟

在动作模仿中体验老师强调的技术要点、动作规格及每个动作环节的衔接技巧,在反复的练习中领悟健美操运动特点,从感性的表象认识逐步过渡到身体(运动)认知。

3锻炼与运用

将学到的技术动作运用到身体锻炼之中,遵循人体运动规律和健美操运动特点合理创编一些简单的组合动作及小套路。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

1对老师讲授的有关健美操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并查阅相关的健美操资料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2经常性地将自己不理解的或理解不深刻的健美操理论知识提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为了能准确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健美操知识,在必要的时候针对一些问题可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辩论。

3健美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操作性知识学习相结合,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步建立完整的健美操知识体系观。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健美操基础知识

1学时授课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概况,理解健美操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健美操的概念分类方法、健美操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内容

1.1健美操运动的概念

1.2健美操运动的特点

1.3健美操运动的分类

1.4健美操运动的功能

1.5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健美操的概念

难点:健美操内容的分类方法、健美操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章健美操基本动作

1学时授课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基本了解健美操基本动作的名称、分类及练习时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健美操基本动作的名称、分类,动作方法术语、肢体关系术语、移动术语、方向术语、基本步伐术语、上肢动作术语。

 

2.教学内容

2.1健美操基本动作概念及作用

2.2健美操基本动作的主要内容

2.3基本动作练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2.4在教学过程中中应注意的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术语及其术语的运用;掌握健美操基本动作的名称与分类

难点:学会读懂动作符号语言,并用专门术语进行书面规范化的记录

第三章健美操教学

2学时授课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健美操教学及其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健美操教学、方法、手段及内容的释义

2.教学内容

3.1健美操教学概述

3.2健美操教学方法和手段

3.3健美操教学内容

3.4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健美操教学方法的运用

难点:教学大纲的编写

 

第四章基本形体练习

4学时实践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形体的基本动作姿态,加强姿态美、形体美,为学习健美操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内容

4.1把杆练习

4.2把下练习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身体姿态的各种练习

难点:身体的感觉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加强基本功练习

 

 

大众健美操基本动作

8学时实践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大众健美操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好的健美操基础,为学习成套动作做准备

2.教学内容

5.1基本步伐

5.2上肢动作练习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掌握健美操基本步伐

难点:运动感觉和规律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加强基本功练习

 

全民操成套动作

38学时实践3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全民健美操成套动作要领,熟练掌握健美操成套动作并能正确说出技术特征

2.教学内容

6.1大众锻炼标准四级成套动作

6.2大众锻炼标准五级成套动作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掌握成套动作

难点: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及动作感觉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加强成套动作的练习

 

第七章健美操教学、编排

6学时实践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健美操教学方法及有氧健身操编排,提高学生的教学及创编能力

2.教学内容

7.1基本动作口令手势

7.2基本动作示范面转换

7.3有氧健身操编排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口令手势的和谐统一

难点:示范面的转换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加强教学实践练习

 

第八章健美操特殊课种

4学时实践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风格健美操动作组合,使学生基本掌握风格健美操的技术要领。

2.教学内容

8.1爵士健美操(女生)

8.2搏击健美操(男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各类风格健美操的特点

难点:动作感觉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加强动作感觉的练习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

技术:学生5-8人一组,通过抽签决定考试内容并对其自编队形,至少2位老师评分,取平均分。

理论:统一试卷

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

2.成绩核算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 +期中成绩*30% +期末成绩*50%

平时成绩=考勤*100%

期中成绩=理论考试

 

 

 

执笔人签字:杜啸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83120022

英文课程名:Amartial art

学分:4

总学时:64

授课学时:8

实践学时:56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无

教学参考资源:1、蔡仲林,《武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中国武术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国际武术竞赛套路汇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程性质:

《武术》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武术》课程是以攻防技击动作练习手段,以武术知识、武术技能和民族体育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健身、防身、修身为一体的体育实践性课程。

课程目的:

让学生掌握武术类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动作和技法,防身健身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以及自学和自练的能力,具有独特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武术类运动的教学规律,具有指导武术类运动锻炼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教学和社会体育指导。理解武术类运动文化的传统与特点,熟悉武术类运动的多功能教育价值,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任务:

1、使学生较初步掌握武术项目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基本授课能力,基本掌握各项目的教学、训练方法,能从事教学文件的编写。

2通过武术技术的教学与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武术运动主要项目的基本技术,使学生在武术项目的教学中,能做出比较规范、完整的示范动作。

3、通过武术项目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基本了解各项目的教学训练特点,初步具有担任中小学武术项目的训练能力,能组织与指导中小学武术队的训练和课外健身锻炼

4、通过组织竞赛与裁判法等理论学习,使学生了解武术竞赛组织和裁判工作。

课程简介

《武术》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紧密结合当前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内容适应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展示了武术类课程融健身、防身、修身于一体的特色。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概述

1学时,期中课堂讲授1学时,实践0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与讨论,使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国内武术的发展;理解武术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武术的定义、内容、分类。

2.教学内容:

1.1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1.2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1.3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查阅武术起源相关资料

.武术与传统文化

1学时,期中课堂讲授1学时,实践0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解民族精神;理解传统文化;掌握武德的含义

2.教学内容:

2.1 武术文化的内涵

2.2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武德

难点: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查阅武术德相关资料

 

.武术识图学练、套路创编

2学时,期中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0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武术识图、创编知识;理解武术动作术语与谚语;掌握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与方法。

2.教学内容:

3.1武术图解知识与识图方法

3.2武术动作术语与谚语

3.3武术组合动作的创编

3.4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与方法

3.5武术身体素质练习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武术图解知识与识图方法

难点: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与方法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重点阅读武术图解知识与识图方法。

 

 

.武术教学

2学时,期中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0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教学特点;理解武术教学要求、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掌握武术教学方法、步骤。

2.教学内容:

4.1武术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4.2武术教学法

4.3 套路教学的步骤与要求

4.4攻防教学的要求与步骤

4.5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武术教学教学方法、步骤、要求

难点:攻防动作的教学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重点阅读武术教学教学方法、步骤、要求。

 

 

.武术徒手基本动作与方法、太极拳

44学时,期中课堂讲授0学时,实践44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初级长拳和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技法和套路动作特点。初步掌握散打的技法、特点与作用。

2.教学内容:

5.1初级长拳技法

5.2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级长拳技法

难点:二十四式太极拳技法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加强技术动作练习。

 

.武术主要器械技法

12学时,期中课堂讲授0学时,实践12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女生熟练掌握初级剑和初级棍的基本动作技法与动作特点;男生熟练掌握初级刀和初级棍的基本动作技法与套路动作特点

2.教学内容:

6.1初级剑(女生选学)

6.2 初级刀(男生选学)

6.3 初级棍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剑、刀技法

难点:棍技法

4.其他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他实践活动)

课后加强技术动作练习。

 

.武术评判与欣赏

2学时,期中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0学时,实验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武术竞赛的组织、编排的步骤和方法、评分的方法;观赏武术表演的能力

2.教学内容:

7.1武术套路比赛规则

7.2 武术与表演与欣赏

考核方式

1.考试方法:期末考试内容:技术考试为太极拳演练全套、理论考试

2.成绩核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 +技术成绩×40% +理论成绩×30%

执笔人签字:陈姗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